笔趣阁 > 与君欢 > 第221章 暗中谋划

第221章 暗中谋划


赵高来得很晚。

    他是小心谨慎的人,要不然也不会跟着李温舟这么多年,还能平安无事。

    在宫中低眉顺眼的他,到了朝臣李通古面前,反而站直了些身子。

    “李大人,别来无恙。”

    “坐。”李通古神情温和道。

    这客气的模样,像是等到了最信任的同僚。

    赵高神情自然地坐下,接过婢女奉上的茶水,慢饮一口。

    待婢女关上屋门退下,他才抬头看向李通古。

    两人的视线撞在一处,带着点不谋而合的默契。

    “多谢你那时示警,本官才能躲过韦氏覆灭后的清洗。”李通古道,“后来也多亏有你时不时送来消息,本官才能步步高升,坐到今天这个位置。”

    这个位置,距离宰相也仅有咫尺之遥了。

    赵高摇头道:“李大人师从荀子,德才兼备,所得都是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至于他,只是想在雍国朝廷,多交一个朋友罢了。

    看来,这个朋友他交对了。

    “更何况,”赵高露出感激的神情道,“当初陛下命您彻查宫禁,大人您虽然查出奴婢与楚国王族的关系,却还是帮奴婢掩盖过去。这个恩情,奴婢至死难忘。”

    那是赵政刚刚继位时的事了。

    当时为了惩治把持朝政的旧臣,国君与韦彰德联手清理前朝后宫。

    因为李通古是韦彰德的得力干将,被委以重任。

    不久后,便查到了赵高的身世。

    他并非像李温舟知道的那样,是无牵无挂的孤儿。

    他的父亲是楚王芈负刍的堂兄,因为获罪被屠尽满门。赵高逃出来,在街巷间长大。

    李通古觉得拿捏住一个内侍的把柄,比告发他,更管用。

    在他眼里,赵高不过是楚王室相互倾轧的弃子而已。

    李通古并不知道,赵高其实一直不是弃子,而是芈负刍处心积虑钉入雍国的利剑。

    他让赵高不至于死去。培养他,安抚他,把他父亲的死嫁祸到雍国头上,再利用他。

    所以赵高愿意跟着李温舟,甚至愿意被净身,成为阉人。

    “本官听说赵管事近日不太好。”李通古道。

    问人好不好,大多数时候不是关心,而是想引诱他倾诉。

    说出来,两人的关系就能更近,也就更好办事。

    “也还好。”赵高的眼睛眯了眯,“因为王后的原因,奴婢曾被师父责打,革去了殿前侍奉的职务。这事是奴婢的不对,已经悔过自新。”

    赵高一面说,一面在心中揣测着李通古的用意。

    他打听过朝堂上的事,知道李通古当初请谏先对付齐国的事。

    所以提一嘴王后,是递个话头,就看李通古接不接。

    赵高越发觉得,对方是要利用自己了。

    能被人利用是好事。

    果然,李通古听了赵高的话,叹息道:“王后深得陛下信任,赵管事若想在宫中待得安稳,还是避着些好。”

    “这可怎么避啊!”

    赵高一副任人欺负无可奈何的模样:“就连太后殿下,都不敢说王后半点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就过分了。”李通古道,“看来王后虽然来自齐国,却不懂孝道啊。”

    孔夫子出生的鲁国,便在如今的齐国境内。

    夫子重孝,齐国人也都谨守孝道。

    共同贬低一个人拉近了两人的距离。

    赵高吃了一会儿茶,终于道:“不知廷尉大人那里,有什么事可以让奴婢效劳。”

    李通古起身走到窗前,左右看看,再关紧窗户。

    “赵管事,”他悠长地叹息道,“本官为雍国朝廷打算,不得不请你帮一个小忙。”

    赵高眯着的眼睛猛然张开,像寻到猎物的猛兽。

    屋内燃着提神醒脑的香饼。

    赵高放下茶盏,起身对李通古施礼。

    “大人尽管吩咐。”

    他恭敬道。

    赵高的确想帮李通古的忙。

    帮他,也就是帮自己。

    楚国被灭,他与雍国,已不仅仅是血海深仇。

    若李通古要他帮忙惩治姜禾,他就能顺便把赵政也拉进死地。

    这样很公平。

    你灭我的国家,我就让你粉身碎骨。

    这一年的年节,因为朝事的顺利,雍国前朝后宫,都比往年更热闹些。

    临近正月,出入后宫的宗亲也多起来。

    姜禾喜欢清静,女眷们便常常待在太后宫中。

    太后年纪大了,也乐得热闹。

    有时候女眷言谈间提及王后,太后便让人去请姜禾过来。

    姜禾逢请必去,只不过稍稍坐一坐,便会有别的人在止阳宫求请,她也就告退离去。

    太后由此知道,来见姜禾的,竟然有不少朝臣。

    “陛下也不管她吗?”太后有意无意,便回道。

    后宫干政是大忌,多少清明之君,栽在女人手里。

    “说是安排齐国归降后的事宜。陛下说,因为是王后的母族,凡事都要经过王后的确认。”

    内侍这么禀报。

    说什么安排事宜,看来是要趁机为母族讨不少好处。

    太后横了一眼那内侍,心中不快,等李通古来见她时,便忍不住埋怨几句。

    “依哀家看,”太后道,“冯劫那个御史大夫还是不要做了!有人妄图蛊惑陛下,把持朝政。冯劫眼瞎了不成?竟然全都没看见。”

    听起来是骂冯劫,可仔细想想,就知道意有所指。

    这话正合李通古心意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近些日子许多请见王后的大臣,都是得了李通古的授意。

    “听说许给齐王贲王侯之位,”李通古摇头道,“准齐国供奉宗庙,还给了不少土地。虽然归顺,恐怕以后齐地那边的赋税,咱们雍国也收不回来多少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还算什么归顺?”太后不由得大怒道,“早知如此,还不如打一仗,反而落了个干干净净!”

    打败了他们,该杀杀,该屠屠,就不用谈什么条件,给什么好处。

    “殿下切勿生气,以免伤了身子。”李通古上前奉茶,太后接过,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哀家总觉得,她治好了陛下的身子,又给陛下生了孩子,打仗方面也出力不少,就多宽容些,许多事也不那么计较。可却没想到,她是越来越不懂事了!”

    李通古点头道:“殿下宽宏大量,有慈悲之心。”

    太后哪有什么慈悲之心,她只是对姜氏无可奈何罢了。

    不少做婆婆的人,潜意识中都想为难一下儿媳妇。但姜禾软硬不吃又有能耐,没少让太后碰钉子。

    雍国太后摇着头道:“哀家倒想有机会教训她几句,又怕陛下袒护,反落得哀家母子生出嫌隙。”

    李通古沉默不语,过了一会儿,忽然献计道:“这个不难。等年后开春,齐国归顺。陛下为示郑重,要在九嵕山下接受齐国玉玺。一来一回,非得两日。到那时,陛下就顾不得王后了。”

    顾不得了,训斥也好,惩戒也好,就都是太后说了算。

    她这个做婆婆的,就能出一口恶气。

    “如果陛下一定要让姜氏跟着去呢?”太后问。

    “微臣愿意筹划,给殿下和王后独处的机会。”李通古恳切道。

    太后这才展眉笑了。

    她的确是需要一个独处的机会,那里最好四面临水,让姜氏插翅难飞。她想听姜氏认错,听她承诺再不干涉朝政,听她哀求自己。

    “赵高出去了一趟。”

    止阳宫中,宗郡与李温舟碰面,交流信息。

    “阿翁知道他出去见了谁吗?”宗郡问。

    李温舟摇头道:“派出去的人跟丢了。不过看那方向,似乎是李廷尉的宅邸。”

    宗郡揉了揉因为冬天到来而有些痒的脸。

    “李通古。”他沉沉道。

    李通古倒是的确有许多政见与王后不和。但他作为朝臣,鞠躬尽瘁,无可指摘。

    “不能打草惊蛇。”李温舟道,“宗管事多费心。”

    “总管大人客气。”宗郡笑了笑,“奴婢正好眼睛坏了,所以顺藤摸瓜这样的事,很愿意做。”

    “聊什么呢?”此时姜禾进殿,看到他们窃窃私语的样子,问道。

    “小事。”李温舟和宗郡齐齐施礼。

    事情还没有明朗前,他们不想姜禾费心。

    “本宫这里有一封信。”姜禾笑着扬起手中的信袋,“你们猜,子佩生的儿子还是女儿?”

    “奴婢猜是儿子!”跟随姜禾进殿的采菱兴高采烈道。

    “都来猜猜。”姜禾心情很好,“猜对了,本宫有赏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88898/88898130/28282608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