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三国之马腾天下 > 第218章 两军对垒震八荒

第218章 两军对垒震八荒


而石山一部中,由于这些士兵都是石山亲自挑选,而且所用兵器均是大锤,这次的比试是他们难得一见的高水平对决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时,石山也经常在他们面前操演锤法,然而那种操演比起这种实战演练来,可谓是差之千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细心的人们开始仔细观摩石山的应对之技、攻击之法,从中获益良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那些只会使用蛮力之人,看不出其中的奥妙,只是一昧地呐喊助威,高亢的喊声加上咚咚的鼓声,形成了一边倒的声援势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厢,战场上的两位主人公,尤其是破多罗,丝毫不为之所动,棒法依然妙招迭出;

        石山占尽主场优势,又想在自己部下面前出彩,是以使出平生所学,进退得宜,攻防兼备,打得着实精彩!

        两人你追我赶打了七八十个回合,谁也不甘拜下风,丝毫没有露怯的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在马腾看来,两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;但若细里看,石山比之破多罗,还是有那么一点的逊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技法上看,两人不相上下;从力量上对比,似乎也是旗鼓相当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马腾知道,昨天晚上,破多罗可是喝得酩酊大醉的!

        这样一来,从体力上讲必然会受到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即使是战得持平,无形中石山还是占了便宜,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,但破多罗应该是心中有数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腾在想,两人已战了许久,是不是想个法子,中止他们之间的对决?

        正在此时,破多罗却纵马跳出了圈外,叫道:“且住!”

        石山正打得兴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自打居延塞外战事平息以后,石山就没有再打过一次象样的对决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时尽管在练习上很勤奋,但个人练习与高手对战,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恰逢对手,机会难得,怎由得石山不兴味盎然?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没有想到,破多罗为何突然休战,让他既沮丧,又有点摸不着头脑,于是大声喝问:“为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破多罗说道:“我与将军棋逢对手,你胜不得我,我也赢不得你,即使是再打上一百个回合,也分不出个胜负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我的马儿受不了。咱们暂且停战,让马儿将养一些体力,容后再战,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石山一听,也有些道理,遂扭转马头,回归本部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腾见了,不由得心下叫好,对这破多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人看上去鲁莽,但一点也不莽撞;看上去粗鲁,却细致入微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道自己身处异地,又是有求于人的时候,聊为一战,尽兴、摸底即可,完全没有必要分出一个胜负来,否则两下都会难堪,是以才有此一举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腾道:“破多罗大人辛苦了,且下马休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又把目光转向西方尉迟,说道:“尉迟大人,可有兴趣下场玩上一把?”

        西方尉迟道:“刚才我听将军说,莫耐娄悦手下的第一勇士郁久闾麟死于某人手下,我想与这个人会上一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马腾答应了,差人向万钦仁部跑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稍顷,万钦仁纵马持戟过来,与西方尉迟马上见礼后,两人拉开架势缠斗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人都是用戟,万钦仁用的是月牙戟,而西方尉迟所用的是青龙戟,两者的区别只戟头单耳与双耳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种戟都是重兵器,是以打斗起来煞是好看。

        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,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,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,可刺可砍,分为单耳和双耳,单耳一般叫做青龙戟,双耳叫做方天戟、月牙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兵器,将矛和戈功能合为一体,由戟头和戟柄组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戟用“援”之法,有冲铲,回砍,横刺,下劈刺,斜勒等;用“胡”之法有横砍,截割等;

        用“内”之法有反别,平钩,钉壁,翻刺等;用“搪”之法,则有通击,挑击,直劈等。

        戟使用复杂,功能多,需要极大的力量和技巧,集轻兵器和重兵器功能于一身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使用方天画戟者必须力大,戟法精湛,才能发挥该兵器的优势,在熟练以后,可以和重兵器对抗,如骨朵,锤,镗等比拼力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可以和轻兵器,矛、枪、刀比拼招式技巧。故该兵器的使用者在战场上身体素质很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武谚有“戟是一条龙,头、足、尾俱全”之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以戟比龙,戟尖为龙头,戟尖与月牙之间为龙口,月牙为龙爪,戟柄为龙身,戟錾为龙尾,表现为技法是:

        龙头能扎,并多配合龙口使用,龙口能叼,龙爪能抓,龙身能摇,龙尾能摆。

        是以有诗云:“千招尽算独孤剑,兵锋百裂回马枪,神力开山挥斧钺,技断江河不绝刀,只身对阵疯魔棍,影惊四海双尖叉,皆杀轮回离别钩,集气吞天不灭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戟的特点与战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万钦仁是名将之后、道门高徒,其师承是谁,讳莫如深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江湖规矩来说,当事人不提,外人一般是不得而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万钦仁从小练功勤奋,且天资聪颖,又得明师指点,是以颇为自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日在首阳山落草为寇等待时机之时,与那刘天保同声连气,结成了莫逆之交,虽不在一个山头上,但隔三差五地经常在一起切磋武功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自打随马腾居延从军以后,两人虽朝夕相处,但忙于军务,却再也没有机会比试武艺了,两人心下都觉得甚是遗憾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后来,万钦仁无意中发现,这刘天保气质悄然发生了变化,知其内功又有了新的进境。

        羡慕之余,私下里更加刻苦勤奋练功,是以这半年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,但在境界上仍然没有取得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万钦仁深谙道法之要,知道这是不能急、更不能躁的,除了练功不缀以外,唯有静待时机,顺其自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正是:

        长城内外自有锋,今日相会校场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横刀立马谁堪敌,原来相当于伯仲。

        杀声阵阵冲天起,鼓音咚咚朝地鸣。

        本叹晓勇在歧路,谁知意外总相逢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8/8794/4668238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