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> 第655章 653温桔的一号任务

第655章 653温桔的一号任务


第655章  653.温桔的一号任务

        星期六,江城,小桔书新总部。

        种种细节里显示,此处是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 会议室门上贴着标语「#说好今天上线,就绝不会晚于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」;门口的玻璃墙上贴着一堆字母,其中有  5个单词被单独用红色标注出来:Result、Judgement、Focus、Trust和  Leadship;办公室的各个屏幕里播放着「内推新玩法上线啦」的字样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眼前的更多细节,并不符合人们对于互联网大厂的刻板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星期六,虽然办公桌上还亮着灯,但几乎无人加班,甚至连门前的扶梯都停止运行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即便是工作日,也很少会在小桔书看见工牌、格子衫、冲锋衣或双肩包这类具有大厂气质的穿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少数人穿得西装革履,但肩膀上会有一个绿色贴纸,上面写着:供应商。

        地理位置就更不用说,小桔书自从搬出了原来的软件园大楼之后,新总部就被称为Orange  City,这里不光是制造小桔书的地方,更是小桔书里的打卡点。

        罗马不光一天建不成,一个人也建不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建设小桔书这样的城市需要合力:CEO、平台、用户、博主、商家、MCN,甚至是线下的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个人都在给这座城市添上新的橱窗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少有一款线上产品,可以如此深入的影响用户的线下生活甚至物理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用户会使用它辅助购买决策、商家把它当作最重要的推广阵地、线下的店面会特意为拍照打卡发贴设置摆设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全新的风潮都会从这里起步,比如露营、飞盘和在滑雪场穿比基尼拍照。

        Orange  City是一个新鲜的例子:原本是冷门的商业地块被组合在一起,经过更新变身为一个复合式街区。

        办公区还在,但是更漂亮,加上工业风的配套建筑,让这里成为小桔书上的热门打卡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有博主说,这里很像首尔,另有一位博主评价:重点是这里大多是西餐,咖啡,brunch等网红店,好适合打卡拍照!拍照也好出片!

        不能说周边的店铺是为了小桔书而建,但其中的店铺,多少受到了小桔书逻辑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漂亮的新总部适合打卡,所以吸引更多人来,因为更多来打卡的人,造就了更多适合拍照的店面,一种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出一小块自己需要的地方,将它变成图文或者视频,供人端详。

        小桔书博主是这套循环的一个枢纽。

        出片不仅仅是拍照,更类似一次迷你版产品发布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是想带货还是涨粉,流程也各有差异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不了解的人称呼博主为“网红”时,一些博主会不厌其烦地纠正。

        网红只需要有粉丝就行,但博主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专业技巧,高质量、高效率地全职输出内容的职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而我,曾经就是这些花心思拍照的博主之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部会议上,小桔书新任CEO温桔对着面前的ppt,掷地有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无法想象一个比小桔书更终极的平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“它仿佛剥去了一切繁琐的外壳,把生活本身作为内容来源;再往后退一步,就是让人皱眉的真实世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毋需通过电影、舞台、表演来那么麻烦地模仿生活,小桔书恰好处于生活的水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里,可被享受的生活,总是漂浮在那无趣的日常生活之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博主无法日复一日地表演一种生活,于是只能把自己活成值得被表演的样子,然后展示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有人说这不是真实的,我想这恰恰是另外一种终极的真实。博主,尤其是小桔书的博主们,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:人如何展示生活,就会变得如何生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下一步,我们口号要有所变化,从【全世界的好东西】到【标记我的生活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请大家意识到,从现在起,我们正式进入了审美与效率、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、内容运营与推荐算法相爱相杀的元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自从换了掌门人后,小桔书在不断产生着新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同事们看来,温桔和顾允不一样,相比顾允的天马行空,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简单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聚焦目标,有着不达KPI决不罢休的决心与毅力,而且脑子活络、思维清晰,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领导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决心的另一面就是强势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互联网大厂,CEO们大多是公司最有权力的人,他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,是决策公司的主要运作及日常经营事项。

        理论上,公司开展的大小业务,CEO都有过问的权利,但受限于视野边界和个人精力,他们真正腾出手去抓的业务也非常有限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司草创时期,CEO亲自下场干活非常普遍,很少有人手上不沾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等创业小团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头部大厂后,一号人物要是还直接带队做业务,往往意味非凡。

        要么是眼下最紧要、必须得做好的一摊子事,要么是关乎企业长久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布局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大厂员工眼里,这些“大老板最看重的”一号任务,在内部通常会获得非一般的关注度,以及实打实的,人力、预算等资源的多方面倾斜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基层成长起来的CEO,容易觉得自己能干的事太多,也很难把握放手的速度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人放得很快,但也许公司会突然死了;但也有人偏谨慎,放手的速度慢了,会像他一样把太多精力花在业务和产品细节上,导致战略和思考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    顾允也一度受此困扰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曾经告诉刚刚接手咖啡正义的温桔,CEO要避免一个普遍的负规模效应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业务和组织变复杂、规模变大的时候,作为中心结点的人容易陷入被动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天要听很多汇报总结,做很多审批和决策,容易导致内部视角,知识结构更新缓慢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他决定有限度地放手,把小桔书CEO的位置交到温桔手里,自己探索远景和公司新战略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创始人已经不在CEO的位置上,他所关注的业务仍然有可能成为公司的“一号任务”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45701/45701589/136879811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